孔融,字文举,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,自幼聪颖过人,精通经史,才华横溢。他在政治生涯中,被誉为是“以德服人”的代表。那么,什么是“以德服人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用道德、品德的力量去影响和感召他人、去化解纠纷、去达成共识。下面就用孔融的故事来谈谈“以德服人”。
孔融的“谦让”
孔融年轻时的才华就已经被人所称道,并且他的父亲孔景已经是很有声望的官员了。有一天,孔融和其它几个年轻人一起到城外游玩,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位老者,这位老者正邪不分,为了钱财不择手段,欺压百姓,众人愤怒。孔融这时候站出来说:“虽然我们年轻,但是我们应该有做正事、扶危济困的精神。你如果能够答应放弃自己的邪念,改过自新,我们会帮助你。”老者听了不但一点也不后悔,反而还恼羞成怒,愤然离去。孔融并没有放弃,他和其他人一起到了老者的家里,不但教育老人正途,而且还拿出自己的钱财慷慨解囊,全力帮助老人。最终,老人受到孔融的感化,不但改正了自己的做法,而且还傅送给了孔融。
孔融的“以德服人”
后来,孔融被大将军何进推荐为太常,这时正值黄巾起义,天下大乱。孔融所在的地方,官员已经全部逃散,百姓生活异常困难。孔融这时候不但没有逃走,反而组织了几百名穷人,自掏腰包为他们分发粮食。而且,孔融并没有以自己的身份自居,而是与这些穷苦人一样热情地拿着筐子一遍遍地忙碌。这样的事情最终传到了其他人的耳中,孔融的声望更加高了,并且赢得了更多的信任。
最著名的一次“以德服人”事件,就是与袁绍之间的冲突。当时,孔融和袁绍一起到了邺城,袁绍被当时的丞相冀州刺史审配所监禁,孔融赴见审配,劝他放袁绍一马。可是,审配却借口各种理由拒绝孔融的请求。孔融这时候却没有放弃,他通过自己的谦让与耐心让审配被他的风度与人品所折服,最终审配放了袁绍。
通过孔融的故事可以看出,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和深邃智慧感染、服化人心。孔融始终追求“以德服人”,以道德、品德、人格上的高度去感化和影响他人,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,最终收获了极高的尊敬和赞誉,让这种“以德服人”的思想深入人心。
“以德服人”,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的斗争,今天这个社会中仍然有许多需要在道德、品德上用心、用功的地方。我们也可以跟孔融一样,用那颗高贵纯净的心灵去对待这个世界和他人,并且让这种“以德服人”的精神深入人心,从而让社会与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美好。